周易与中华文化——梁作民
发布时间: 2015-12-05 浏览次数: 1683

周易与中华文化——梁作民

梁作民教授

当前,大学本科教育强调通识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加强经典阅读。而作为中华最古老的经典著作之一的《周易》在大学生却鲜少有人研读。《周易》究竟为何物,所言又何意呢?122日下午,江苏省委党校知名教授梁作民老师(笔名:梁良良)应437必赢会员中心国学大讲堂邀请,在竞秀楼第三报告厅和437必赢会员中心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周易与中华文化的探讨

梁教授开场即提出:《周易》很奇葩。简简单单五个字,让现场同学感到十分困惑。关于奇葩一词,梁教授这样解释。奇葩之一:历史久远。正所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西周初年《周易》出现,到西汉的易经,直至今天的易术,《周易》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奇葩之二:影响广泛。就中华传统文化而言,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世人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而儒道两家之中排于第一的经典著作都是《周易》。如果说《论语》影响的是精英阶层,那么《周易》几乎影响了当代以及后世的普罗大众。奇葩之三:见仁见智。随着当代人对《周易》的深入研究,不同的理解引起了各类易学专家广泛的讨论。现代人读古文,总归是有些偏差的。作为古籍经典的《周易》也不例外,同样的句子却能翻译成不同意思,且每一种释义又都找不出错处,奇葩之处由此可见。

很多人把《周易》单纯的理解为“算命”,听起来让人颇有些哭笑不得。梁教授对此向同学们解释道,《周易》刚开始的确用于卜算,但不能简单苟同于“算命”二字。《周易》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卦象、卦名、卦辞、爻题、爻辞。这样高深的学术岂能用简单的“算命”一词概括。梁教授讲到:“殷商时,人们最早用龟甲兆卜,西周时部落兴起换用筮草数占。除了占卜之外,它更是一种预测神意的方式。”随后,梁教授又用图像为同学们形象地展示了卦画和卦象,解释了卦辞和爻辞。这让现场同学对《周易》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作为一部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经典,《周易》的史料价值不用梁教授细说,我们自然是知道的,可是《周易》所内含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又是什么呢?要说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那就要从易传、易学和易术说起了。易传是普遍化和道德化的;易学流派众多,主要有象数派、义理派、图书派和历史派;至于易术,主要是算命和预测。最重要的是,易传、易学和易术都是以《周易》的存在而存在,这就在无形之中凸显了《周易》的价值。最后梁教授用十六个字为同学们概括了《周易》的特点:来源古、测神意、文辞晦、符号繁。并且,引导同学们揭开易术的神秘面纱,看清利用易术进行算命和预测其中的玄机,避免上当受骗。梁教授的这场国学大讲堂,让同学们对《周易》这样一部奇葩的经典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受益匪浅,即使不能深悟其意,能有所感、有所获也是极好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