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导读
3月21日下午,应学院邀请,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丁燕卿以品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老师从时代背景、思想意识以及诗歌欣赏等角度出发,带领同学们品读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使同学们对这一著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讲座伊始,老师介绍了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创作背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产生,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Fair Lord),诗人的诗热烈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献给一位“黑女士”(Dark Lady),描写爱情。老师还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些坊间流传的文人轶事,使此次讲座增添了几分趣味性。
丁老师在同学们对诗集有了初步印象后,从诗歌音乐性的角度对同学们做了诗歌基本知识的普及,进而探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音韵效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通常采用抑扬格五音步的形式,全诗的韵脚安排是abab,cdcd,efef,gg,即这十四行可分为四组,亦前四行、中四行、后四行和最后两行。
以老师推荐的18号诗而论,前四行算是“起”,中四行是“承”,都是讲岁月无常,美丽易逝;后四行可以说是“转”,因为全诗到此忽然一变,作者宣告虽然自然界美貌难存,但是人可靠诗笔永保朱颜;最后两行是音韵铿锵(互相押韵)的小结,亦即是“合”。
紧接着老师具体分析了诗歌中优美的句子与应用的修辞,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好与其迸发出的强烈感情。老师还举例将莎士比亚创作的英国十四行诗与意大利十四行诗进行对比,揭示它们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区别,以及十四行诗起源、发展和流变的历史轨迹。
诗将永递,与汝恒栖。本次讲座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大家都能通过阅读进入到诗歌的世界,感受到诗歌深入心灵的美好。
撰稿/437必赢会员中心院长助理团 杨兰
摄影/437必赢会员中心院长助理团 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