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作为我国建设美好中国的重要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探索和实践。不过由于上世纪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治理在一段时间内被忽视了。本次我们的暑假实践所关注的政策“河长制”作为一项创新性质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发轫于2007年爆发的无锡太湖蓝藻危机。在此之前,我国采取的环境政策基本是自上而下的,其效果不彰。监督制度不力,政策落实难等问题突出。在无锡太湖事件曝出后,由于其产生影响恶劣,迫使当地政府探寻新的有效政策,即“河长制”。从地方政府出发。作为从环保问责制和领导督办制衍生的水污染治理责任承包制,河长制将治污责任落实到地方党政一把手,可以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缺乏治污激励的痼疾,也可以避免以邻为壑,实现上下游共治。
根据近些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河长制达到了初步的水污染治理效果。但河长制并未显著降低水中深度污染物,可能揭示了地方政府治标不治本的粉饰性治污行为。我们从这些问题出发,根据环境审计等方面的知识,结合河长制的推进形势。分别从江苏南京、扬州、无锡、苏州四个地区开展调研,向当地渔民调查其对河长制的了解程度与看法,以及调查居民对参与河湖治理的意愿,对家乡的河湖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在太湖进行了实地调研,采访了周边居民、附近渔民、游客等人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现存的问题:部分人对河长制知之甚少,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听过。对于水道资源治理,大部分人处于不太关注的状态。河道附近的居民对于水道污染治理更为敏感,但不居住河道附近的普通居民对于水道污染大多处于不在意、不关心的状态。
同时,我们选取渔民、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相关河流的“河长“。社会公众、资源环境审计人员为访谈对象,收集访谈资料,设计访谈提纲,及时进行访谈记录。无锡河长办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每天都会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河道巡查监管及垃圾清理。
在调研过程中,群众的看法与意见不容忽视,居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得他们能够发现河长制现存的一些漏洞,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对于河长制工作重点转移的看法与意见,供我们参考。“河长制”的提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完善,关乎着我国经济、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国水质问题有了明显改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迈入新的阶段。直至目前,“河长制”帮助解决了蓝藻、黑河等问题,基本清除“黑、脏、臭”现象,提供给人们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习近平主席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一步步做起,逐渐治理环境治理中的弱点,治标更治本,让大江大河重现往日风采。
撰稿/张艳慧 丁璨
摄影/杨希蓝 史雨薇 丁璨
指导老师/徐志耀 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