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是闪耀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独特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为进一步探索、保护、传承、弘扬非遗文化,使更多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滋养当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2024年7月,南京审计大学“泽韵篆刻团”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杭州市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以及杭州市古玩城,以多种形式开展了调研实践。
百年风韵,千古传承,博物馆中学历史
为了深入了解篆刻艺术的起源与传承,“泽韵篆刻团”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首先来到坐落于西子湖畔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启了社会实践之旅。
进入中国印学博物馆的历代玺印厅,仿佛置身印章的海洋,展品或铜或玉,方寸之间,熠熠生辉。展厅内的作品展示了印章的身世——从捺印纹样到作为凭信器物的演变过程,以及随着历史的前进,印章的制作材料,外形、铸凿工艺以及印文的变化。
除了一个个散发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展品,团队成员也陶醉于观摩历代篆刻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每一个笔画的力度和形态都流露着大师在篆刻时的心境和功力,再加上金石的质感和纹理,更让作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成员纷纷敬佩不已。
金石为开,艺启万象,西泠印社中探文化
除了在博物馆内通过展品回顾篆刻的悠久历史,团队成员也走进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开展探寻学习。
在这里,团队全体成员认真了解了西泠印社的历史沿革,欣赏了西泠印社成员的篆刻作品,并且了解到西泠印社的成立不仅是为了印学的文化交流更是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保护印学文化,通过一个个动人故事,小队成员对西泠印社的创世人丁辅之先生、王福庵先生、吴隐先生、叶为铭先生有了更深的敬佩之情。
在西泠印社的实地探访过程中,团队成员还有幸采访了两位对篆刻有深入研究的社员。他们表示,当今在西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之下,我们需要进一步科普篆刻艺术,加强大众对篆刻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两位社员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与团队成员分享,篆刻过程不单单是技巧的运用,它是书刻画为一体的艺术,更是精神层面的升华和历练。
一石一刀,方寸之间,伏案篆刻里显传承
为了进一步亲身体验篆刻文化,“泽韵篆刻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杭州古玩城拜访了教学篆刻的老师。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篆刻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不同金石的特点以及初学者在篆刻时持刀姿势和篆刻时手的发力方式。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队成员每人都持刀亲身感受了在石头上刻写“审”字。团队成员表示,在这小小的石头上,每起一刀都是微妙和凝聚,需要极其的专注力,才能不出错,刻出想要的作品来。在这伏案篆刻的过程中,印面上的一撇一捺,篆刻者的专注时光,都让团队成员体会到了篆刻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非遗魅力。
通过这几天的采访、参观、学习和实践,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保护和传承篆刻艺术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泽韵篆刻团”社会实践团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赋予新气象的方式方法,为非遗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贡献绵薄之力。